2015-11-08 十大我最喜愛阿Lam(林子祥)的歌

2016年1月,是我其中一個喜愛的歌手─林子祥的《佐治地球四十年演唱會》,真的十分期待。年輕一代未必知道,其實阿Lam不是演而優則唱,他在大學已經夾band,70年代尾已經開始出唱片、作曲,在80至90年代炮製出一首首經典作品。筆者打算在他的演唱會之前,依時序為大家介紹在我耳中十首非聽不可的作品。
一、(1979年)成吉思汗
收錄於《抉擇》大碟,歌曲是德國樂隊Dschinghis
Khan同名專輯裡的同名歌曲,當年廣東歌及外語改篇歌互相較勁,英文改篇歌、日文改篇歌都佔去了不少市場,難得的是德文改篇歌也可以歷久常新,甚至受香港一些大學青睞,選為Camp
Fire歌曲,可見歌曲的吸引力不少。
二、(1980年)分分鐘需要你
收錄於《摩登土佬》大碟,是阿Lam第一次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的創作歌曲,同年《在水中央》其實亦一同得獎,不過筆者只對「在水中央有爛紙一箱仿似pat在湖上」比較有印象。論歌曲的受歡迎程度,非《分分鐘需要你》莫屬,亦是香港歌手們熱衷翻唱,及現今無數人的求愛歌曲。
三、(1981年)活色生香
收錄於《活色生香》同名大碟,是電影《鬼馬智多星》主題曲。歌名是來自元代文學家王惲的《繁杏錦鳩圖》:「盡堪活色生香裡,擁顧雙棲過一春。」論受歡迎程度,未必夠大碟裡的《三人行》出名,但卻奪得十大中文金曲獎。筆者更偏愛探戈(Tango)的曲風,無論旋律和節奏,都十分耐聽。
四、(1983年)海市蜃樓
收錄於《海市蜃樓》同名大碟,是電影《我愛夜來香》主題曲,亦獲得第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歌曲的提名。這首歌拍子輕鬆吸引,不過最令人吸引的卻是歌曲的音階。論飆高音,30年前的阿Lam已經是無出其右,這首歌的高音最高去到F5。雖然廣東歌的發音不能和美聲互相比較,但阿Lam這首歌全程真音演繹,音高比已故的「高音C之王」巴伐洛堤還要高,可謂空前絕後。
五、(1985年)這一個夜
收錄於《誘惑》大碟,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廣東Blues。廣東歌常常予人感覺陳腔濫調,《這一個夜》卻在30年前為香港樂壇滲進一點Blues的味道。歌曲沒有在頒獎典禮奪穎而出,但歌曲的節奏卻深深打動一眾愛好結他演奏的樂迷。平凡的廣東歌加插了不平凡的swing
feel,大家收聽原曲之餘,不仿到youtube找找其他Live版本,必能令大家耳目一新。
六、(1985年)十分十二吋
《十分十二吋》是Single,「十分」是指歌曲長度「十二吋」是指Single的呎吋。歌曲利用葉蒨文的《200度》作為主調,把當年炙手可熱的20首歌串連起來,大受歡迎,囊括了《勁歌金曲》和《十大中文金曲》的金曲獎。串燒歌熱潮也引發出後來周潤發的《十二分十分吋》,甚至近年古巨基的《勁歌金曲》,是廣東Medley的先駒。
七、(1986年)阿Lam日記
收錄於《最愛》大碟,是80年代著名的廣東Rap,歌曲改編自Miami Sound
Machine的《Conga》,由阿Lam自己包辦歌詞創作,使歌曲奪得了《十大中文金曲》的金曲獎。以Rap歌的速度,當然不能和近年的歌來比較,但接近30年前,這種廣東話夾集英文字作為Rap的演繹,可謂十分前衛,Rap的步伐比後來的組合軟硬天師走得更快。
八、(1986年)最愛是誰
收錄於《最愛》大碟,是一首廣東情歌,也是電影《最愛》的主題曲,當年在電台、電視台及香港電影金像獎均穫獎無數。可能是配合了電影,令歌曲受歡迎程度大大提升。歌中頗吸引聽眾之處可算是潘源良的詞,估計應該是詞人的愛情心路歷程,欣賞旋律之餘,不妨細味歌詞。
九、(1988年)真的漢子
收錄於《生命之曲》大碟,是無線電視劇《當代男兒》的主題曲,詞人鄭國江明言歌詞是特別為劇中的警察角色而寫,所以筆鋒帶點剛強、傲慢。加上阿Lam創作的旋律及其聲線演繹,恰恰炮製出一首令人難忘的經典。如果問你對《當代男兒》這套劇集有何印象,你或許不會記得,但是如果問《真的漢子》,卻往往可以朗朗上口。
十、(1990年)似夢迷離
收錄於《十三子祥》新歌+精選的專輯,也是電影《一咬OK》的主題曲。阿Lam的歌配潘偉源的詞,意外地沒有在當年獲得金曲獎,不過亦算是當年電台熱播的歌曲。《似夢迷離》是筆者對阿Lam少有印象較深的情歌之一,或許是對詞人的偏愛,或許是對電影的深刻印象,總之就是難忘。
2014-05-11 本地樂壇感想
近年撰寫少了關於音樂的文章,不諱言,連廣東歌也聽少了,感覺有點悲。姑勿論是歌曲的質素,還是筆者的時間問題,希望日後有空會盡量多寫。最近,我就想分享一些本地樂壇事。

第一,很高興TVB可以邀請勁歌頒獎金牌司儀「阿旦」鄭丹瑞重掌《勁歌金曲》。一年以來,仍然每週一播。「wiki」一下,他足足主持了13屆勁歌總選,亦是曾經風光一時的樂壇名咀。相信要他來點評現今樂壇,實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即使節目被編排在深夜播影,即使他再也請不動當時得令但沒簽TVB歌手合約的紅歌星,我也十分熱衷追看。歌手以往軼事,每每都可以從「阿旦」口中問出來(最起碼我知道了Joey
Tang也和我一樣,喜歡追求夾band零瑕疵的樂趣)。比起以前,歌手因為宣傳目的,勉強出席《勁歌金曲》的無厘頭遊戲來得更貼題,更有內涵。我衷心希望鄭丹瑞可以一直主持下去,直到樂壇大同的一天。
第二,山頭主義在近年的樂壇越見明顯。近年TVB和幾間唱片公司的版權問題,已令很多出眾的歌手無緣出現在TVB了。勁歌總選,叱咤、新城勁爆、新城國語力、十大中文金曲?、新浪、Roadshow、IFPI、Cash......等等。個個頒獎給友好唱片公司,友好歌手,哪裡還可以持平推選好歌?好音樂人?為何不效法《香港電影金像獎》,眾志成城推舉一個「香港音樂金像獎」?假使真的可以,作曲、填詞、編曲、監制、歌手們只會朝著一個共同目標,所有單位都不再交行貨,這樣的競爭才可望進步。
第三,一直以來,香港樂壇都有個翻唱風氣,筆者這類youtuber固然是其中一員。不過這個風氣漫延到今日的職業歌手,而且竟然要靠翻唱歌來獲獎,那會是甚麼原因呢?是原唱者不夠翻唱者唱得好或是翻唱歌的編曲十分卓越?還是樂壇已到了一個新歌不及翻唱歌好聽的地步?我希望答案不是後者。誠言,翻唱較出眾的可算是近年在香港像被排擠,但卻紅片大江南北的鄧紫棋。她既是唱作歌手,也是大陸《我是歌手》歌唱比賽的參賽者。每次的突出編曲和演繹,除了使兩岸三地的樂壇耳目一新外,還狠狠的摑了香港樂壇一巴。
希望香港各大音樂傳媒、唱片公司可以來個大反思,救救香港這個扭曲了的樂壇。期望有一天,家家戶戶可以再次為了一個「唯一的」音樂頒獎典禮可以足不出戶,全城注目。
2012-07-16 翡翠歌星紅白鬥及Youtube Channel
近年少聽了大碟,卻熱衷上懷舊歌。筆者並非有意貶低近年流行歌曲的質素,但我的確愛聽單曲居多。碟評可能漸漸變歌評也說不準。
最近欣賞了翡翠歌星紅白鬥,眾多歌手傾巢而出,的確十分目不暇給,但令人印象深刻的確實不多,在此且說說值得一看的地方。甄妮的《春雨彎刀》和《明日話今天》最是令人回味,兩首七十年代的流行曲仍是百聽不厭。另外,C All Star 的《似是故人來》加了他們的beatbox也十分吸引。Jazz Band環節也是其中一個亮點,除了有衛蘭和RubberBand的出現,一大部份要歸功於馬來西亞歌手李幸倪和曹格的精彩演出。之後的搖滾環節,自然令我們一眾band友熱血沸騰。及後的關淑怡和草蜢已不是我那杯茶,最後壓軸的隊長對決環節也只是中規中矩。筆者但願日後可以看到更多高質素的音樂製作,天方夜譚地想,如果全港歌手來個歌藝大比賽,那該多精彩?(當然要先撇除那些唱片公司和傳媒間的利益衝突。)
筆者在近幾年也由夾band改為自彈自唱,youtube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免費平台可讓大家交流音樂。雖然上載自彈自唱的片似乎很易,但筆者也會留給自己三個質素的堅持(當然不是說影片的解析度啦...)。
第一,歌曲須要一氣呵成,不作後期剪接編輯。筆者上載的歌,全部都是錄過無數次,然後選出自己覺得最好的一次。說來慚愧,完全沒有一次可以one take完成,希望日後可以進步到one take完成。
第二,所選的曲目除女歌男唱外,必須盡力保持原調,而且不節錄演奏,盡量保持歌曲的原汁原味,我覺得這也是對作曲和填詞人的一點尊重,概念也和本網頁的和弦歌譜相同。
第三,短片只會包括了歌,演奏時的左右手。臉不出鏡的原因除了不討好外,主要不想作品的著眼點被其他非歌曲的東西影響。筆者有見一些短片的上載者把妝化上,衣著「吸引」,令自彈自唱完全本末倒置。
其實,筆者只是想用這些看來無謂的自我堅持,來提升自己對自彈自唱的要求,沒甚麼標準可言,希望各位喜歡自彈自唱的網友一起繼續努力。 |